本文目录导读:
自古以来,婚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,而婚礼则是这一重要仪式的集中体现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古代结婚的称呼及习俗丰富多彩,反映了不同朝代、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,我们就来揭秘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婚庆文化,一探古代结婚的称呼究竟有哪些。
1、娶亲
“娶亲”是最为常见的古代结婚称呼,源于古代的婚姻观念,在古代,婚姻被视为男女双方家族间的联姻,因此男子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,便称为“娶亲”。
2、结婚
“结婚”这一称呼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,它直接表达了男女双方成为夫妻的关系。
3、娶妇
“娶妇”与“娶亲”类似,也是古代结婚的一种称呼,强调男子迎娶女子成为家庭成员的过程。
4、娶媳
“娶媳”与“娶妇”含义相近,特指男子迎娶女子为儿媳。
5、婚嫁
“婚嫁”一词涵盖了结婚的全过程,从婚前筹备到婚后生活,都包含在内。
1、婚期
古代结婚的日期称为“婚期”,是男女双方家庭商定的重要事宜。
2、婚嫁之礼
古代结婚的仪式称为“婚嫁之礼”,包括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等多个环节。
3、婚约
古代结婚前,男女双方家庭会签订婚约,约定婚事的具体事宜。
4、婚嫁喜酒
古代结婚时,亲朋好友会聚在一起,共饮喜酒庆祝,称为“婚嫁喜酒”。
5、婚嫁礼仪
古代结婚的礼仪十分繁琐,包括迎亲、拜堂、合卺、入洞房等环节。
随着历史的演进,古代结婚的称呼和习俗逐渐演变,虽然一些传统习俗已经消失,但仍有不少婚礼仪式被保留下来,成为现代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,现代婚礼中的迎亲、拜堂、敬酒等环节,都与古代结婚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古代结婚的称呼及习俗丰富多彩,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,还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了解这些历史知识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。
参考文献:
1、《中国古代婚姻史》,李宏图,中华书局,2005年。
2、《中国古代婚俗》,张岱年,中华书局,2009年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