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导读: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听到“预警信号”、“气象预警”等词语,蓝色预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呢?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蓝色预警的神秘面纱。
蓝色预警是我国气象部门发布的一种预警信号,属于四级预警中的第二级,蓝色预警主要针对低温、大风、冰雹、雾、霾等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。
1、预警信号:指气象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,提前发布的警告信息。
2、气象灾害:指因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,如洪水、台风、干旱、地震等。
3、低温:指气温低于正常值的天气现象。
4、大风:指风速超过一定标准的天气现象。
5、冰雹:指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。
6、雾: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,悬浮在空气中,能见度低于1公里。
7、霾:指大量悬浮在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,导致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。
1、提前预防:蓝色预警可以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,从而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。
2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:蓝色预警可以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,减少损失。
3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:通过蓝色预警,可以有效减少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,保障各行各业正常运营。
4、提高气象预警水平:蓝色预警的发布,有助于提高我国气象预警水平,为国际气象预警合作奠定基础。
据《中国气象灾害预警报告》显示,2019年我国共发布预警信号2.1万次,其中蓝色预警信号占比约60%,以下是一些蓝色预警案例:
1、2019年1月,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,当地气象部门发布蓝色预警,提醒居民注意防寒保暖。
2、2019年7月,河南部分地区遭遇暴雨,当地气象部门发布蓝色预警,提醒居民注意防范洪水。
蓝色预警作为我国气象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,了解蓝色预警的相关知识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类气象灾害,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